国家知识产权局于2025年01月28日公布了北京理工大学关于在无人机领域的3件发明专利。
发明专利1
第二,本发明引入误码率通信模型,根据不同的通信环境调节误码率调节因子,任务分配结果贴近实际应用需求。
发明专利2
国家知识产权局于2025年01月28日公布了专利名称为“一种基于时间约束的无人机分布式任务分配方法”的发明专利,申请号:2024112942623;公布号:CN119376406A;申请日:2024.09.14。
根据摘要显示:本发明提供一种基于时间约束的无人机分布式任务分配方法,属于无人机指挥决策技术领域。具体过程为:生成无人机任务束、无人机对所有任务的RPI值以及无人机序列,其中当无人机执行任务满足时间约束时,按照PI算法RPI值,当不满足时,将RPI值设置为无穷大;无人机间相互通信,对于每一任务,保留RPI值最低的无人机执行该任务,其余无人机删除该任务,实现一致性处理;针对删除任务数目最大的无人机,删除其所需执行的所有任务;针对其余无人机,重新进行冲突任务剔除,并更新其对应的RPI值和无人机序列;若每架无人机任务分配结果不再变化,无人机任务分配结束,否则,针对未分配无人机的任务,开始新一轮的任务分配。
无人机因灵活性高、隐蔽性好、成本低,在军事和民用领域广泛应用。其任务分配分为集中式和分布式,前者依赖中心节点,存在单点故障和计算量大的问题;后者靠个体交互协商,是主流研究方法。PI算法在已知环境且有时间约束的任务分配中表现良好,但无人机数量多的时候任务完成率低。
有鉴于此,本发明提供一种考虑时间约束的无人机分布式任务分配方法,该方法能够实现最合理的任务分配,提高无人机任务分配的完成率。
本专利的有益效果在于:
第一,PI算法通过比较每架无人机对某一任务的RPI大小,决定是否剔除该任务,基本原则是RPI最小的无人机保留该任务,其余无人机放弃执行该任务。一旦某一任务被分配给某一无人机,如U1,除非其他无人机获得比U1更小的RPI值,否者该任务无法从U1的任务序列中剔除,导致部分任务无法继续添加至U1。本发明通过清空删除任务数目最大的无人机任务束等操作,可以确保更多的任务添加至无人机。
第二,PI算法中无人机对任务的RPI值与执行的任务序列密切相关,一旦某一任务被剔除,处于该任务后的任务RPI值也会变化,本发明通过更新所有任务的RPI可以保证其余任务的RPI值是最新的,能够更加准确剔除不需要的任务。
发明专利3
国家知识产权局于2025年01月28日公布了专利名称为“一种面向集群目标的多无人机制导概率最优分配方法”的发明专利,申请号:2024108053782;公布号:CN119376428A;申请日:2024.06.20。
(以上部分数据来源:中国专利审查信息查询网)